Q2财报发布后股价连续大涨 蔚来爆发的背后
蔚来最近的信息量比较大:
1、发布了二季度最新财报。数据显示,蔚来二季度营收和交付量双双破纪录,其中营收174.5亿元,同比增长98.9%,环比增长76.1%;现金储备416亿元;整车毛利率12.2%,同比、环比均大幅提升;亏损同比收窄了16.7%。
2、从今年5月开始,蔚来月销量连续4个月超过两万辆。
3、今年蔚来发布了自研芯片和整车操作系统的新成果,得到《新闻联播》高度评价。
4、蔚来的充换电体系还要继续扩大:新发布的加电县县通计划,要把充换电建到全国每一个县城;新发布的加电合伙人计划,将充换电设施建设面向全社会开放。
5、多家投行对蔚来上调预期:摩根大通将蔚来ADR评级上调至超配,目标价8美元;元大京华证券将蔚来H股评级上调至买进,目标价45港元。交银国际把蔚来港股的目标价定为59.88港元,并给予“买入”评级。
简单总结一下:蔚来的多项财务指标在好转,而且车越卖越多的情况下,亏损越来越少,说明蔚来的增长与很多品牌“降价促销”、“弃价保量”的行为有本质区别,它是一种更健康的增长方式。
资本市场更是直接用脚投票:自9月5日财报发布后,蔚来美股连涨3天,累计涨幅超过31%。港股在财报发布后第一个交易日收涨13.05%,第二个交易日开盘仍持续上升势头,一度涨超10%。
理论上,假如蔚来一直保持销量增长(实在不行就保持现在这个水平),并保证成本投入在现在的规模,那么老生常谈的亏损问题就能解决了。
但这一切只是假设,谁能保证接下来的蔚来可以一帆风顺呢?
接“BBA”的盘
蔚来最早成立的时候,就和其他国产车品牌不太一样,它选了一条不太容易的路——走高端路线,对标BBA。“BBA的下一辆就是蔚来。”蔚来创始人、董事长、CEO李斌不止一次这么说。
由于自身的这一定调,很长一段时间,大家都拿蔚来和BBA做比较,“超越BBA”也成了很多人加在蔚来头上的一个目标。只不过,没想到在2024年就能实现。
今年上半年,在纯电行业里,蔚来的销量超过了宝马、奔驰、奥迪、保时捷四个品牌的纯电车型销量总和。算上新能源和燃油车,蔚来的销量超过了雷克萨斯。
这说明,蔚来在纯电概念里其实已经超越了BBA。当然,这背后是大趋势的作用,谁也改变不了。
第一,今年高端车市的日子不好过,在各品牌互卷加剧的情势下,奔驰、宝马、奥迪等纷纷降低终端价格争取销量,即便保时捷这样具有极强号召力的品牌,也不得不面临销量难题。
第二,油转电大趋势不可逆。一组国家信息中心的NCBS调研数据显示,在2023年,燃油车的再购意愿占比跌到了46%。而且这个趋势已经蔓延到高端车市,相比国产品牌,BBA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上明显落后。
第三,如今的消费者比较理性,对国产新能源的信心也足,不再过度迷信BBA。
所以,尽管高端车市日子不好过,蔚来还是保住了基本的增长力。到了今年7月,蔚来在成交价30万以上纯电市场占有率在51.6%。不光是把BBA的盘子接过来,还把高端纯电车市的整个体验给升级了。
当然,除了谁也改变不了的大趋势之外,蔚来自己也做了不少事。
500亿的“交换”
最近,蔚来联合创始人、总裁秦力洪,介绍了蔚来在高端市场热销的原因:
“经过时间积累和口碑发酵,蔚来智能化优势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,这是产品和技术厚积薄发带来的助力;蔚来持续建设基础设施,在不断部署、建设换电站的过程中,已经开始出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;蔚来从去年三季度开始持续地建设基础销能,包括门店、工作人员、展车的数量、试驾车的分布等等。”
秦力洪提到的原因中,排在最前面的是智能化优势。
这就与蔚来的研发投入有很大关系了。最新的财报显示蔚来二季度研发投入是32.2亿元。满打满算,最近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将近500亿元。
500亿换来了什么呢?这一答案蔚来早已公之于众。
在今年7月的蔚来科技创新日上,蔚来发布了多项成果,被媒体关注的主要有包括这几项:全球首颗5纳米自研智驾芯片神玑NX9031成功流片、国内首个整车全域操作系统SkyOS·天枢全量发布、Banyan3.0今年将上线并推出多个NOMI智能体、今年四季度推进量产的智驾世界模型NWM等。
其中,芯片流片成功和整车全域系统的全量发布,被央视《新闻联播》评价为“强芯铸魂”。
上央视的企业有很多,但不是所有都能获得高评价。本质上看,蔚来现在专注的是智能电动汽车的底层技术,解决的是一系列行业卡脖子问题。
当然,解决卡脖子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,从华为这些中国科技品牌的经历能看出来,期间要有相当长的卧薪尝胆的日子。
去年,蔚来发布了覆盖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全景的12项全栈技术布局,在这前前后后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,恐怕只有蔚来自己知道。500亿,很可能只是其中一个显性的部分。
所以,李斌说“蔚来的底色是技术”这话,很有资格。
其实,就像秦力洪说的一样,蔚来现在产品上的智能化优势很多,不光是会灵活对话处理事情的NOMI,还有智能驾驶、座舱等等,体验很好。所以蔚来就算不参与价格战,也能增加销量,促进了蔚来营收和整车毛利率的提升,降低亏损。
用500亿,蔚来换来了一套底层技术能力,保证产品智能化优势可以延续,从根本上看是一个长线投入。
利好才刚刚开始
其实没到蔚来发财报前后,关于亏损的话题就被广泛解读。曾经还有“蔚来卖得越多,亏得越多”的说法,但从最近的情况看,随着蔚来销量增长,亏损越来越少,说明蔚来经营趋势整体向好。
通过造车卖车,靠主营业务,把盈亏平衡点找到。蔚来有这个可能。
之所以相信有这个可能,是因为接下来蔚来至少还有两重利好。
第一重利好:换电加速,开放合作。
都知道,换电是蔚来一直以来的独门秘籍,不少人就是因为蔚来换电选择买蔚来,不光是因为“3分钟满电出发”,还因为通过换电能得到健康度高的电池,等于有了电池终身质保。
就像秦力洪说的,蔚来换电站已经从量变到质变了。当大家去哪换电都方便的时候,自然放心买蔚来。
随着蔚来开始落实加电县县通计划,蔚来充换电设施还会进一步加密,从理论上说能促进下一轮增长。而且,蔚来还推出了加电合伙人计划,吸引全社会看好换电模式的组织和个人,一起出钱出力,这就就不用独自承担高昂的建站成本了。
目前看,蔚来的换电已经到了收获阶段。一方面,蔚来换电单站运营距离赢利点不远了。李斌透露,蔚来每座换电站提供每天60单服务,就可实现盈亏平衡,现在,单站每天平均已经达到30至40单水平。另一方面,业界很多品牌都在和蔚来合作换电建设,光是主机厂就包括长安、吉利、江淮、奇瑞、路特斯、广汽、一汽等等,可以进一步分摊成本。
第二重利好:多品牌落地,带来更多上量可能。
目前关注蔚来第二品牌乐道的家庭有很多,因为9月末开始交付的第一款车L60。这款车在空间、能耗和智能方面,在主流家用车里面有优势,而且能换电,所以现在订单量超过预期。
财报之后,李斌在蔚来工厂发了一个短视频。当天,李斌去蔚来工厂食堂视察一下伙食怎么样,因为最近蔚来品牌和乐道品牌订单量大,工厂正在搞产能爬坡工作,需要保障好工人们的后勤工作。
有了多品牌,蔚来接下来的增长路径就很清晰了:
第一,在价格带拓展方面,蔚来将通过三个品牌覆盖14万至80万区间(用BaaS模式将覆盖10万至70万区间),目标市场比竞争对手更加宽广。
第二,在品类拓展方面,蔚来可以发挥多品牌优势,让产品品类更齐全,更有差异化优势。
第三,在区域覆盖的拓展方面,蔚来将通过销售门店向三四线城市延伸,加之充换电县县通及海外市场的推进,覆盖更多的市场。
可以说,2024年蔚来最大的变化,就是从单一品牌结构向多品牌转型,让蔚来公司的整体营收发生结构性变化。
一方面,通过新品牌进入主流市场,可以快速提升营收规模,放大体系化优势,释放蔚来前期技术研发与基建投入的效率红利。另一方面,自此以后,单纯某一个细分市场若发生震荡,对蔚来公司整体的影响将变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