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郎解缠(理论篇)-3:股市的走势和级别,操作的基础。
股市大学技术入门的第一课,就是面对走势和级别。

我前面两节课说了,《波浪》和《缠论》都是大学课程,和指标,K线那种中小学课程自然不同,不同之处就在于这两个理论的自上而下,或者说自下而上,是一套完整的走势解构理论。
它不仅能解释一分钟的价格变化,也能解释几十年的价格变化,并且定义了之间的关系。
这让我们从整体的角度理解微观和宏观一体的价格变化趋势,成为可能,有了抓手。
所谓走势:
打开炒股软件,看到的就是走势。
走势就是价格的时空变化关系,是时间和空间的结合体。
是描述价格变化轨迹的历史,现在与未来。
走势的承载体是K线蜡烛图,一根K线,就是一个走势的基本单位,它同样是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体,一根K线,能代表一分钟,一个小时,一天,一周,一年,甚至一切时空。
当我们选定一处战场,也就是选定一个级别的K线图,无论是日,周,月,无数的K线链接起来,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走势图,也是符合《波浪》和《缠论》两大基本理论的走势图。
任何参与者在这个市场升入大学的标准,就是看懂走势,并预估未来走势,也就是我第二节课说的价格的变化趋势,为操作提供理论基础。
所谓级别:
本质上,级别的概念提出,是参与者的操作视角,是对时空的关注差异。比如什么叫做上涨,日线的上涨和周线的上涨是不同的,因为周线的上涨可能包含日线的下跌。
参与者的参与周期也会因为级别而产生巨大的差异。
但关于级别定义,所有的一切,都是人为的,是主观的,不是客观的。
什么意思,就是走势本质是没有级别的,无限连续的,它构成的基础是一笔一笔的成交单价,任何级别的划分,都是人类的自发行为,与走势本身无关,是人类观测价格变化的角度而已。
软件上一般默认定义了1分,5分,15分,30分……,日,周,月,季,年。
所以这也是我们约定俗成的观测视角,也就是级别。
关于级别认知,混淆最大的一点,也是波浪,缠论容易让人产生混乱的一点,就是级别之间的对应关系,波浪里的定义是大浪里包含小浪,缠论里的定义是大走势里包含数个小走势。
我之前发文特意说过,级别之间有关系,但绝不是僵化的组成关系和对应关系,那样市场也太僵化了,根本毫无难度可言。
至于级别之间具体的关系,我之后的课程会展开说。
本文总结:
走势和级别的认知,是一切实际操作的入门级基础,也是开篇必须讲的东西。这就是数字1-9一样,有了它们,才会有大数,才会有数学运作,加减乘除。